• 微心愿,善暖万家
  • 残健共融 互助友爱之第二季度生日会
  • “为明天 为健康”广州市联合公益抗疫行动
  • “抗疫同行,爱心守护”关爱困境儿童抗疫行动
  • 语音护苗行动
  • “春之道”养生食疗小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资讯 >> 社工理论社工理论
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理论取向之反思

    西方社会早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使得人们对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慈善救助活动无法适应这种需求,促使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随即趋于专业化。同样,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着西方社会同时代的情况,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舶来学科的社会工作以一种专业视角和人本主义理念切入,为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并且逐渐占据重要地位。2011年,国家民政部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起到推动和规范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作用。一时间,随着社会工作人才加速培养,社会工作机构不断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也开始不断加深与其他公共服务机构的合作并参与到公共服务中去。在这种形势下,对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社会工作者如何界定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如何评价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社会工作评估理论来做出解答。本文将从社会工作评估概念、评估的需求意义、评估的方法论原则、评估模式的价值取向等四个维度对社会工作评估理论的取向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从概念出发看社会工作评估的本质取向

    关于社会工作评估,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一概念下了定义,从而揭示了社会工作评估的本质取向。香港理工大学博士陈锦棠对社会工作评估的研究主要是以社会服务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的。以提供劳务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都叫做社会服务,但就社会工作领域而言,对社会服务的评估指的是对社会工作服务各个项目的评估,如一些福利项目和社会项目。相比之下,复旦大学张乐天教授对于社会工作评估的界定则是将其置于社会工作整体实务过程的一环,并以一个个案例为主。它将评估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评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可以进一步地检视问题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划的制订是否可行等”。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在对社会工作评估进行定义可以说是对社会工作评估这一概念的较为完整的定义。他认为,“社会工作评估也称社会服务评估,是评估活动的一种,是针对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而进行的评估,是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服务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和效果方面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的活动”[1]。顾东辉教授的定义区分了评估对象,即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针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团体及社区工作的一次活动,而社会服务评估主要则是针对社会服务项目(或公共服务项目)的评估。

以上学者对社会工作评估定义的界定其共性体现在:(1)评估是依现实社会服务对象展开的;(2)现实社会服务对象是以项目作为载体而实施的;(3)项目实施又是以一个动态过程逐步展现其绩效与效率的;(4)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的价值意义是对社会服务过程的绩效与效率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的。这些共同点也就是社会工作评估的本质取向。

    二、从需求出发看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

    1.通过社会工作评估活动检验社会服务有效性。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专业性的质疑声就一直不绝于耳。有学者批判社会工作并没有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其学科的架构。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的表现也并未突出其不同于其他心理辅导者或志愿者的专业性。并且,不少经济学家、自由主义政治家以及一些记者都认为,社工介入社会服务不仅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给一些服务项目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2]。这些批评及质疑不仅来自外界,社工界内部对社会工作是否有效也提出了质疑。社会学家Fisher在对11项社会工作项目的考察中发现没有一项是有效的。这些对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否定激发了社会工作者努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热情。社会工作要证明其专业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即证明其服务的有效性,于是,对于社会工作的评估则显得十分重要。

    2.通过社会工作评估活动提高社会工作者个人素养。迄今为止,社会工作评估的理论仍处于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阶段。许多学者认为,社会工作评估存在指标混乱、理论依据不明等问题,这也使系统地研究社会工作评估理论成为必然。不仅如此,学会评估社会工作有效性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能够评估自己的实务能力在社会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许多社会工作机构工作人员都开始纷纷申请社会工作评估能力的认证。

    3.通过社会评估活动改善社会服务水平满足需要。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也必然凸显出来。与之相应,社会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内容趋于多样化、服务对象逐渐普遍化、服务手段逐渐专业化,同时,政府以及民间社会服务项目的资助者对社会服务的投资也逐渐扩大,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对社会服务的质量及专业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社会评估才能更好地改善服务水平,适应发展需要。

    4.通过社会评估活动重建社会的道德公信力。有学者在很早便指出,社会服务已经进入“交代时代”,交代指对社会工作机构对案主的交代、对项目投资方的交代,随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模式的流行,这一交代当然也包括机构对政府的交代。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公款滥用、福利诈骗等问题极大地削减了非营利机构及社会工作机构的公信力。一些服务机构发现,投资方或案主必须拿到社会工作详尽的评估过程和书面证明才能够真正放心。同时,公民维权意识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对社会工作有效性进行证明成为必要。

    三、从方法论看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的原则取向

    1.实证性原则。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和法国,由社会学家孔德最先提出。该观点强调,应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归为现象研究,研究者可以通过经验事实、实际现象,用一种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该观点拒绝用研究者的主观假设及个人理解来研究社会事物,而主张用可观测的、可测量的定量方法研究事物。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的影响,在社会工作评估的需求评估中,评估者需要展开问卷调查,以收集更多更详尽的评估资料。在过程评估及结果评估阶段也运用了大量包含数理逻辑的指标量度工具等。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评估活动具有客观科学性。

    2.解释性原则。韦伯认为,社会学应当把社会现象看做是人主体活动的结果。人类世界的活动与自然世界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人类的活动受个人的意识、思维的控制。解释社会学就是试图深入理解社会行动,并用人文科学的研究及评价方法来解释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理解社会行动的思想,解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迪尔凯姆等人所倡导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尖锐对立的。解释社会学反对向实证主义那样忽略个体的思维情感及价值观,纯粹通过量化的客观指标来研究事物,它认为应当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人及人的主观意愿,是一个个人的行为构建了眼前的社会。因此,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西方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韦伯对于个体行为的重视和关注。社会工作这门学科就是一门需要不断与人打交道的学科,解释社会学所倡导的以个体带有主观意愿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相辅相成,在对社会工作进行评估时,关注个体的行为、思想都将对评估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评估活动具有客观价值意义。因此,社会工作评估应关注、尊重、理解人及人的主观意愿,以案主的需求与愿望的满足作为目标,确立社会工作评估原则。

    3.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主要是从符号互动理论出发,这一理论认为人类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符号世界”,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是通过许多的象征符号来实现的,其中最具间接性和对象性的符号是语词,其余的还有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米德认为,这些象征符号是与人的社会行为、价值选择和主观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社会学领域,符号互动论提出了两个研究社会互动的阶段手段,一个是探测,一个是检查。探测的主要手段包括观察、访谈、自由聊天等,而检查的手段则主要是比较和提问。在社会评估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充分利用符号互动论方法理解案主的行为,发掘其中的意义,同时善于利用多种方式收集相关隐含信息。

    四、从多种模式看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的成效取向

    1.程序逻辑模式(ProgramLogicalModel)的评估成效。程序逻辑模式又称PLM模式,即Pro-gramLogicalModel。这一模式是一个以活动成效为主的评估方式,以逻辑分析的形式考查活动资源的投放与成效间的平衡关系,承袭了“目标导向”和“系统导向”两种评估视角,特点是成效为本、层次分明、逻辑鲜明,适用于多种社会工作项目评估。

    PLM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投放、活动和服务、服务成效、假设\理论基础、处境分析、外在环境因素分析及各部分逻辑分析七个方面。资源投放(inputs)指在服务中投放的人、财、物力资源;活动和服务(outputs)指机构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服务成效(outcomes-impact)指服务给服务对象带来的短期及中期甚至更长远的改变。假设\理论基础(consumptions)指在维持服务时所持的信念和理论架构;处境分析(situatons)指对服务背景的分析;外在环境因素分析指影响服务效果的外在因素,如环境、气温等;各个部分主要逻辑联系指初定PLM内容后对各个部分的逻辑认识。

    PLM模式十分强调对活动推行的反思和检讨。活动的计划推行是由服务成效出发,而活动的检讨则是刚好相反。要合理运用这一模式,确立成效指标是关键。确立服务指标的标准应当是使服务指标尽可能细化,并且尽量具体、清晰。确立成效指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确定成效指标的初期,要尽可能写出所有可能的指标,然后再进行删选。在确立中期成效指标及长期成效指标时,要注意考虑到服务的性质,因为有些服务项目可能并不涉及中期和长期成效指标的确立。二是要多角度的评估成效指标,以确定最适合的成效指标。在罗列可行的成效指标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服务案例,翻阅相关理论书籍的方式借鉴类似成效指标,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观察来确立服务指标。三是选择成效指标时,应注意考虑到评估者的个人能力。比如在运用某些指标时,可能要求评估者具有良好的数理运用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等。

    2.充权评估模式(empowermentevaluation)的评估成效。这一评估模式适用于个案评估,同时也适用于针对弱势群体开展的服务项目评估。所谓充权评估,是通过“‘助人自助以及自我评估与反思行为服务的改善’,故使用评估概念、技巧与数据达到改善自我决定效益”[3]。充权评估的目的是使服务对象增强自我决定的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机构服务提供者的增能过程。

    充权评估主要包括能力建立提升、知识实践及循环以及评估连接服务、邀请参与评估四个方面。能力部分主要强调了作为评估者需要引导服务提供者建立专业自信及肯定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时评估者应当帮助服务提供者进一步明确服务目标,提升服务提供者对服务环境、服务对象及服务方法的理解。第二部分则需要评估者提升对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关注。通过制订计划、对计划进行反思来进一步改进计划。这又称作“行动—反思—行动”的循环过程。第三部分是将评估及时与服务连接以增强服务提供者对服务的掌握能力,从而消除对评估的疑惑。最后一步是邀请服务提供者参与评估,对评估者的评估做出检验。

    五、中国社会工作评估的发展方向

    1.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的制度化。社会工作评估的制度化既是指建立健全一系列社会工作的评估制度,如需求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及这些评估中所运用的具体方法;也是指建立社会工作评估的制度,如评估的全面性、步骤性、持续性。

     建立社会工作评估制度的主体应当是社会服务项目委托者、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第三方评估者(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界学者)。服务项目委托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福利组织或公益组织,就中国目前状况而言,大部分属于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因此,政府在社会工作评估制度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在购买项目中设立评估环节,包括项目的需求评估,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评估及服务项目的结果评估。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会服务的发生地点,其所承担的完成社会工作评估制度化的任务则应当是更加具体明晰的。由于机构中的工作者直接承担着提供服务的责任,树立社会交代意识则成了树立社会交代意识的基础。只有树立起强烈的社会交代意识才能够增强工作者的责任感、紧迫感及服务意识,从而达到内化社会工作评估各项制度的目的。除此之外,社会工作机构还应当建立起各项服务记录制度,为评估准备充分资料。社会工作及社会学界学者较社会机构工作者而言,有更强的专业素质,具备充足全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建立系统的社会工作评估理论架构起重要作用。当然,学者相关理论的建立也应当与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经验相结合,与时俱进,保证理论能够与实践耦合。

    2.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的专业化。社会工作评估的理论系统化是指为社会工作的评估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估理论体系,而人才专业化同时培养一批专业的社会工作评估者,他们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受过专业技巧培训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的时间不长,社会工作的一系列专业理论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评估作为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最初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随着社会工作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交代逐渐得到重视以及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强,社会工作的评估开始成为社会工作工作效果、服务效率及专业性的证明。中国目前的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关于社会工作评估方面还没有建立起统一、权威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在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服务及社会福利机构服务中,还没能完全摆脱行政性的社会工作体制的影响,对一些服务的评估存在草率处理及形式主义问题。当然,在走向理论系统化、人才专业化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不能过度地依赖评估步骤和评估规划,导致评估工作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同时,过度依赖评估的做法也有可能导致资金和设备的浪费。

    3.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的本土化。今后,社会工作评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必然是社会工作评估的本土化。本土化又称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化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社会工作从西方引进至今,从价值观体系到工作方法,各个方面都在经历着逐步本土化的改造过程,社会工作评估也必然符合这一趋势。社会工作评估正迫切需要拥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式。本土化的两个方向,一是要认识到国外的社会工作评估模式是与国外社会制度及法律法规相适应的,我们在借鉴时必须注意本国的法律制度体系,将各个社会工作模式合理嵌入中国的法律制度体系之中。二是要注意国外评估模式中评估主体与中国目前社会工作评估状况下的评估主体的差异。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的趋势是政府购买,因此,政府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社会服务的开展、实施及评估的一系列政策制定都倾向于“垄断性”规划。而国外许多评估模式的主体则是以专业学者担任。如果不加区分,混淆评估主体,则必然会导致评估模式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源自社工中国网)

参考文献:

[1]顾东辉.社会工作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2][美]Leon.H.Ginsberg.社会工作评估———原理与方法[M].黄晨熹,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

[3]陈锦棠.香港社会服务评估与审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2.

关于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惠爱社区服务社成立于2012年5月,由广州市天河区东圃供销合作社负责运营和管理,服务社坚持以“平等 参与 创新 共赢”的项目探索社区家庭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原则 了解更多

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打造专业规范、严谨务实、品质一流的中国优秀社会工作机构。

我们的宗旨:惠泽你我,爱心传播。
我们的目标:提升个人、家庭及社区的能力。
我们的使命:培育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服务团队,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探索本土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我们的远景:让生命获得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惠爱社区服务社承接项目:广州市车陂街社工服务站、车陂街长者服务中心


 


社工风采
  • 王家宝 理事长

    王家宝 理事长

    格言:

  • 罗思雅 出纳

    罗思雅 出纳

    格言: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 董水娣 社区服务领域 一线社工

    董水娣 社区服务领域 一线社工

    格言: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 刘家茵 社区服务领域  项目主管

    刘家茵 社区服务领域 项目主管

    格言: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 谢佩仪 家庭领域 项目主管

    谢佩仪 家庭领域 项目主管

    格言: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 郑哲迎 长者领域 项目主管

    郑哲迎 长者领域 项目主管

    格言: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 张龙珍 社区服务领域一线社工

    张龙珍 社区服务领域一线社工

    格言: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而出。

  • 黄玉梅 中心副主任

    黄玉梅 中心副主任

    格言:当我们知道联系的力量,就不怕孤单;当我们能培养出怜悯之心,便能以爱与和平作为成长的能源;当我们深信并努力贡献,在逆境中也可以找到欢愉!

  • 翟振良 中心主任

    翟振良 中心主任

    格言:只要努力,就有成绩。坚持到底,就会胜利。

  • 黎文光 副总干事

    黎文光 副总干事

    格言:我们坚信每个都有其个别的潜质、独特的能量。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电话:020-32012365

邮箱:HUIAISHE@126.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东圃二马路49号

Copyright © 2014 广州市天河区惠爱社区服务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东圃二马路49号 电话:020-32012365  网站建设: 力洋网络